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净身出户的女人,决心活下去……

泛舟 央视网 2021-10-02
视觉志(ID:iiidaily) | 来源
 泛舟 | 作者
孟夏 | 编辑



故事女主角来自上海淮海中路最繁华地段的锦江饭店。
自1951年以来,锦江饭店接待了15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元首和政府首脑。
而这个国宾级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曾经是一名青楼歌女。
从青楼歌女,到督军夫人,再到巾帼企业家,董竹君用一生书写了一段“女性反抗”的传奇经历。
01卖唱倌人,青楼逃

1915年的上海长三堂子,皎皎月光与冷冷清霜,见证了董竹君对不公命运的第一次反抗。
喧闹了一夜的笙歌接近尾声,“病中”的董竹君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好久。在她的好言劝说下,看守的小伙儿终于答应出门给她买点水果。
月光照进这座青楼的小窗,董竹君迅速将身上的珠宝取下,连带所有的绸缎衣服,整齐地叠放在小茶几上,然后跪下,对它们叩头:
我是为了对爹娘尽孝才到这里来的。现在我要脱离你们,再也不想见到你们了!

说完,她简单乔装了一下,趁乱跑出了长三堂子,拦下一辆黄包车,往夏之时住所赶去。
夜色中,董竹君不断回头查看有没有人追来,不禁回忆起自己短暂曲折的童年……


15年前,她一出生,就拿了人生最烂的一副牌。
父亲是一名黄包车夫,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尽管一家人困在贫民窟里,还是想方设法送她读了几年书。
13岁那年,父亲因过度劳累病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万般无奈,董竹君被抵押给长三堂子,做3年清倌人,换300大洋救命钱。
所谓“清倌人”,就是在青楼卖艺不卖身的姑娘。但“青楼女”的标签,却一生黏在了董竹君身上。
1913年,董竹君第一次照相,当时的她,清丽可人,人称“小西施”。
进了青楼烟花地,董竹君因相貌出众,马上成了卖唱姑娘中的头牌,局票(叫姑娘的请帖)源源不断。
每天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直到深夜才能睡觉。

渐渐地,董竹君就已了然,青楼的坑深不见底,与她一起的孟阿姨心善,告诉了她实情:
你到了这里就别想再回去了,她们在你这棵摇钱树上摇得还不够,要把树叶、树根都摇光。因为你的生意好,还没挨打已算不错了。
你现在是清倌人,是小摇钱树,等你发育成了大人,就是大摇钱树了。

当老鸨和别人讨论她长大后的“卖身钱”时,董竹君意识到,这座牢笼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她。
沦为妓女,她是万万不甘心的,便开始有了逃走的想法。
当时追求董竹君的富家公子不少,但真正打动她的却是大她13岁的革命党人夏之时。
他(夏之时)经常来摆花酒,打麻雀(打麻将牌),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从来不和我开玩笑。

夏之时,时任四川副都督,在当时是袁世凯下通缉令逮捕的革命党人之一。常常借长三堂子掩护,开会商议革命要事。

夏之时爱慕董竹君才艺,交谈中,知道她读过一点书,并且言谈之间颇有见识,便打心眼儿里喜欢。
两情相悦后,夏之时对董竹君说:“你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好姑娘。我想要你和我结婚,让你做我的妻子;也想救你出去,免得你在这里受罪。”
早就想摆脱魔窟的董竹君虽然已被夏之时打动,但依旧坚决拒绝了他为她赎身的念头。她清醒地说:
我又不是一件东西,再说以后我和你做夫妻,你一旦不高兴的时候,也许会说:你有什么稀奇呀!你是我拿钱买来的!那我是受不了的。
所以,我现在无论如何不愿意你拿钱赎我。大家有做夫妻的感情,彼此愿意才做夫妻,要不然多难听。

两个星期后,董竹君最终仰仗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夜半冒险逃出了长三堂子。
董竹君在投奔夏之时之前,便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我不做小老婆;第二:送我到日本求学;第三:一起好好组建家庭,你管国家大事,我会做你的好内助。

不做小老婆,是追求一份平等自由的爱情;坚持求学,让自己不断成长,是董竹君追求精神平等的武器;而好好组建一个家庭,则是一个少女的美好希冀。
得到许诺的董竹君,在15岁时嫁给了夏之时,成为了督军夫人,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袭。

后来夏之时受袁世凯迫害前往日本,董竹君也随之前往,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那段时间,董夏二人度过了一段简单美好的日子。
回顾风月场里的艰辛,董竹君道:
“从此,这一生,我对珍珠宝玉皆不感兴趣。”
02督军夫人,净身出户

刚刚逃出青楼的董竹君,绝对想不到,自己拼命奔向的这个男人,终有一天会让自己拼了命才能挣脱。
袁世凯去世后,夏之时和董竹君先后回到了夏之时的老家——四川合江。
夏家是当地富甲一方、颇有名望的封建大家族。

前往夏家之前,董竹君就一直忐忑:这样的家族,能接受自己的出身吗?
虽然处处妥协小心,但她的青楼背景,终是梗在一家人关系中的难言之隐。夏之时的母亲甚至对儿子放出狠话:
一个卖唱的,只配当个姨太太罢了, 你赶紧给我娶个正房回来!

对于旁人的议论,夏之时只让董竹君忍着,不要在意。但董竹君明白,要真正赢得人心,还是得靠实力。
从那以后,我对夏家的长辈恭恭敬敬,对妯娌刁难也处处忍让。每天送丈夫外出后,开始学缝纫、绣花、烧菜、洗衣、招待亲友、教子侄们读书、帮总管上帐、给四弟主持婚礼……样样都做,将夏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董竹君的勤勉、聪慧和付出,渐渐让每一个夏家人服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夏家人上上下下都夸她知书达礼、贤惠能干,遇到问题,也会第一个同她商量。
连之前看不起她的婆婆和大哥,也被她打动,不仅接纳了她,还给她和夏之时补办了一次传统婚礼,正式接受了她的“太太”身份。

旁人的心结易解,但夫妻三观不合,却是无法补救的。夏之时虽有英雄豪气,但也有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
他眼中的董竹君,是个可以玩在手心的金丝雀,知识和见识也只是加分的情趣而已,但他从来没有把她看作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平等女人。
当年他先一步从日本返回四川时,留给董竹君一把手枪,告诫她:一是防身,另外,如果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就用这把枪自尽。
这种大男子主义,在他1921年被解除军衔后,又被放大很多倍。
当时的夏之时赋闲成都,染上了富家公子的所有恶习,开始赌钱,吸食鸦片,脾气也变得格外暴躁,事业上的不忿、不甘、不满,都变相发泄到妻儿身上。
衣服洗得不干净,烫得不平,要骂,在箱子里拿出来的衣服,如果多一点皱纹,也要冷言冷语;她看书,被质问:“有什么用,好好把家务管好就行”;她弹琴,同样被嫌弃:“弹好了那又怎么样”。

对于这些,董竹君都忍着,为了让丈夫情绪好点,她建了新的书房,希望丈夫能通过读书找回原来的自己,遗憾的是,夏之时根本听不进她的苦心规劝。
后来,两个孩子同时生命垂危,董竹君衣不解带,四处求医,而这时的夏之时却依旧吃喝玩乐,还嫌董竹君对自己照顾不周。
董竹君与长女夏国琼
丧偶式婚姻,让董竹君心灰意冷,为了逃避夏之时,苦闷的她将全部心思投到孩子和工作上,先后创立两个工厂,但因时局动荡,最终惨淡关门,夏之时一家也由四川搬到上海。
此时的夏之时变本加厉,不仅反对孩子继续读书,还经常家暴。有一天他看见女儿与自己向来看不惯的文兴哲(董竹君搭救的革命党人)在同一处洗脸,勃然大怒。
他一把揪住女儿的头发,拖回卧房,给了她一把剪刀和一根绳子,骂道:
你给我去死,这两件东西看你使用哪样……

一天,董竹君与夏之时又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起因竟是孩子的家庭教师给董竹君寄来的一封慰问信。
夏之时一边踢打她,一边辱骂她勾三搭四,不讲妇德,之后竟冲入厨房,愤怒地拿起菜刀扑向董竹君,幸亏被侄子拦下,董竹君才侥幸活命。
哀莫大于心死,争吵多了,心就凉了。
绝望的董竹君再也不想在没有感情的婚姻中浪费生命,在她29岁的那一年提出离婚,决定带着四个女儿净身出户。

爱情与友情是不能建筑在“恐惧”和“不平等”的基础上的!如此生活下去,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也无任何快乐,只有痛苦,无代价的牺牲。
你认为的“爱”,我再也接受不了。情意不投,对事物的见解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大家再生活在一起又有什么意思?徒增痛苦罢了。

董竹君带着孩子出走的新闻,轰动了整个上海滩,被媒体称作是“中国版出走的娜拉”
然而这个女人内心的苦闷,只有她自己知道。97岁的老人回顾一生时,曾说:
我这一生,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只是对爱有点遗憾。
世人称她为独立女性的楷模,可只有董竹君明白,如果不反抗,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条。
03巾帼老板,艰辛创业
董竹君的命运似乎又退回了最初的“贫穷故家”,唯一的幸运便是,她已经不是那个脆弱的小女孩了。
她们离开夏家时,夏之时曾断言:
你放着金饭碗不捧,偏偏要蓬头赤脚带着孩子出去讨饭吃!到头来,如果你不弄得走投无路,带着四个孩子跳黄浦江的话,我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

而此时,董竹君面对的,则是病弱年迈的父母和四个未成年女儿,一家的重担都落在她身上。

走投无路,那就自己闯一条!
她典当首饰衣物,在亲友的资助下,30岁的董竹君在上海闸北台家桥创办了近一百名员工的群益纱管厂,成为了上海女子创办工厂的第一人

几乎全部行政工作,包括进货、推销产品在内,都由我独自担任。还要下车间检查、督工及出外接头,里里外外奔忙。家离厂来回约三小时,换车三次。常常深夜才能回家,经常只睡三四个小时。

董竹君从不积蓄,她开厂赚来的钱只有两个用途:经济独立和协助革命。

原来,这段时间,董竹君开始接触共产党的进步人士,深受鼓舞,遂与郑沙梅、谢韵心合作,创办了《进步与音乐》杂志,用来宣传进步思想。

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辛努力,纱管厂好不容易有了起色。1932年,日本对上海发起攻击,“一二八事变”发生了,纱管厂在炮火中变成了灰烬,刊物也被迫停办。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董竹君为重振工厂左右奔走时,却被反动派盯住,暗中联合法国包探在她家搜出了进步刊物,董竹君被捕入狱。
(我在狱中)受尽了恶言谩骂和侮辱,阴森恐怖的气氛,使人随时都感到生命危在旦夕似的。

在被关押四个月后,董竹君被判决为“政治嫌疑犯”,取保释放。恰是这个时期,她的父母,因生活无着忧愁成疾,先后逝世。


董竹君又被命运打回原点,有人在盛世里糜烂,而她却在废墟里开出了花朵。
为了节约开支,她在上海西区美华里20号租了一套房子,但她们母女只住一间,其余房间用来出租,不仅可以白住房子,每月还落得十七元来贴补家用。

没有浴室,我在晒台四周围上芦席,夏季当浴室使用。

吃食方面,四块大饼油条仅够孩子们吃了上学,我有时用白糖、盐下饭。

虽然贫苦,但董竹君依旧将一家人的衣服洗烫得笔挺,室内外都用拖布洗扫得干干净净,她们租住的屋子还被选作全弄清洁卫生的模范。


生活稍微稳定后,董竹君决定东山再起,继续创业。正在她为资金发愁的时候,一个叫李嵩高的义士资助了她2000元。
李嵩高曾留学法国,在国家危亡面前选择投笔从戎,早早就听闻了董竹君的传闻,被她独立自主的性格打动,知晓她境况后,决心资助。
而这2000元,便成了锦江饭店的原始资本。
1935年3月15日,锦江小餐正式开业。


在夏衍的《懒寻旧梦录》中,曾记载了在锦江吃饭只需签字不用付钱的场景。
原来,董竹君在饭店为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革命同志特别设置了一个隐秘雅间,以方便大家秘密聚会,商定要事。
由于经营有方,餐馆开业不久就座无虚席,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以及当时南京政府要人和上海军政界人物成了餐馆的常客。
董竹君与各路人物巧妙周旋,最终将生意越做越大,不仅扩充了店面,还创办了“锦江茶室”,另一方面,她再一次联合进步人士创办了《上海妇女》杂志。

但在战乱的旧社会,再兴隆的生意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上海沦陷,董竹君与地下党的密切联系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开始派人刺杀董竹君。
刺客一事后,日本人和汉奸虽未明目张胆地害我,但却不断暗中刁难。

一家人不断接到“恐吓信”,无奈之下,董竹君只能离开上海,流亡菲律宾。
在异乡漂泊四年后,1945年元旦,美军向盘踞菲律宾和太平洋其他岛屿的日军大举反攻,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虽身在他乡,董竹君想着国内种种,终是放心不下,决心回国。她诀别女儿,孤身一人乘坐日本红十字会的难民船辗转回到上海。
此时沦陷的上海早已面目全非,锦江两店的代理人则贪污严重,导致账目不清,代理人甚至虐待职工,大家苦不堪言。
我回到了上海,就想创办瓷器厂,将盈利所得帮助革命工作。由于生病和整顿两店业务无暇他顾,筹划一阵未成。

硝烟炮火中,民族危亡时,董竹君再次展现了一个民族企业家的道义。
一方面,在她的努力修复下,锦江川菜馆才慢慢恢复了元气;另一方面,她积极协助革命同志营救孟秋江、谢雪红等进步人士……迎来了最终的革命胜利。
1951年,锦江饭店正式挂牌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诞生。

1951年北京全国政协会议上董竹君与周总理
董竹君担任首任董事长,将自己16年所赚的15万美元尽数奉献给了国家。

这时的董竹君不是青楼歌女,不是都督夫人,而是新中国第一代巾帼企业家。
尾声
1997年的12月6日,97岁的董竹君与世长辞。

在她的传记中,写道: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她这一生,起点在泥淖,为生存自由反抗过青楼命运,为人身自由反抗过封建婚姻,为民族自由反抗过铁笼与炮火,最终活成了人人高看的明星月。
董竹君的每一次反抗,都被世人歌颂为“传奇”,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女人想求一份好的生活而已。
“反抗”这个字眼,总是容易和女性放在一起。

最近一波波“女性反抗”的话题不断掀起舆论热浪,人们为她们鼓掌。
而现实却是:掌声背后,当一个女性选择了“反抗”,背后意味着的便是生或死,异常残酷。

愿每个姑娘都有选择的自由,而不必奋起反抗。
参考资料:书籍:《我的一个世纪》视频:《大揭秘:董竹君的世纪人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等



源: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视觉志(ID:iiidaily)授权。



RECOMMEND
推荐阅读15岁冒死连救7人的汶川地震小英雄,被判刑12年……
儿子穿裙子去学校之后
杨倩想吃的油焖大虾,曾经馋哭了一代人
为什么奥运会没有狗刨式游泳?
为什么你一看比赛,支持的选手就开始输?
本届奥运“最苦冠军”看哭全网:他若不红,天理难容
谢谢你,安徽人

更多夜读,关注央视网

愿你有选择的自由,而不必奋起反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